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分会 电力王国首页 联系我们

2015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来源: 发稿人: 发布时间: 2017-09-26

电力王国:2014年,我国各项改革不断深化,通过简政放权和减轻企业负担等“微刺激”政策持续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国民经济和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2015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式又该如何?电力王国与您一起展望2015年经济发展趋势。

2015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仍面临不小挑战,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正逐步形成,工业增速有望小幅提升。但是,我国工业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既有传统的产能过剩严峻、创新能力不强等,也有新兴的智能化推进难度较大等。未来应以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总方针,更多采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加快适应“新常态”,保障工业经济和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一、对201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脆弱,新兴经济体有望温和回升,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仍面临巨大挑战

发达经济体方面。美国:今年前三季度,美国逐渐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复苏迹象明显;10月份,美国制造业PMI创下2011年4月以来新高,失业率创下近六年新低,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投资信心指数也大幅回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将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了0.5个百分点。总体看,美国经济表现抢眼,有望引领全球经济复苏。欧洲:今年三季度欧元区GDP超预期增长,整体经济形势有所改善;制造业PMI、投资信心指数、工业信心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降幅收窄;但欧元区仍面临较大的地缘政治风险和通货紧缩压力。总体看,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未来仍面临较高的衰退风险。日本:受消费税上调影响,日本GDP连续两季负增长,未来前景不佳;10月份经济观察家现况指数和前景指数均处于近期较低水平,投资信心指数创2013年1月份以来新低;IMF最近下调了日本经济增长预期0.7个百分点。总体看,日本经济持续疲软,未来走势不容乐观。

新兴经济体方面。IMF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潜在增长率下降是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放缓的主导因素,目前比2011年低1.5%;IMF还下调了对巴西和南非的经济增长预期,维持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预期,仅上调了对印度的经济增长预期。俄罗斯:三季度俄罗斯GDP增速放缓,但好于市场预期的陷入衰退;10月份制造业PMI回升幅度收窄,持续复苏仍存在不确定性。印度:受新政府政策利好和信心提振的影响,以及美国经济复苏对出口的带动,印度制造业PMI指数和工业生产指数近期快速回升。巴西:今年以来工业生产指数整体处于负增长态势,制造业PMI指数多月处于荣枯线以下。南非:PMI和制造业生产指数波动较大,商业信心指数明显走低。10月底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如期退出和加息预期将吸引大量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出,引发金融市场发生波动和本币贬值,加剧新兴经济体经济下行风险。但随着亚太自贸区的正式启动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加速推进,新兴经济体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总体来看,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未来有望温和回升。


(二)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正在逐步形成,工业经济增速有望小幅提升

投资增速降中趋稳,但增量依然可观。近几年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逐渐放缓,2011年以来年均增速每年回落2-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工业投资增速较上年回落约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上年大幅回落约7个百分点。鉴于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连续数月同比下降,预示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仍然难以明显提高。考虑到10月中旬以来国家发改委在一个月内密集批覆了16条新建扩建铁路、5个机场,总投资金额近7000亿元人民币,并且另有早前批复的3项特高压工程也于11月初正式开工,这些基建项目的批复和开工将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投资。总的来看,2015年投资增速将缓中趋稳,预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12.0%;虽然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考虑到巨大的投资基数,投资增量依然可观。

消费总体稳中趋缓,新亮点正在逐步形成。近两年消费增速整体保持稳定,始终处于12%的增长区间,但部分类别增速有所回落。受房地产市场整体趋缓影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消费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与此同时,受部分地区限购政策影响,汽车类零售额累计增速也回落至个位数水平,前三季度累计增长9.1%,处于今年以来最低水平。目前,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方向不会改变,部分领域的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短期内仍将持续,对消费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断提升,部分享受型消费和新兴领域消费仍将保持活跃,如阿里“双11”交易额高达571亿元,同比增长63%,充分显现信息消费潜力巨大。国务院近期提出要求重点推进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和住房消费等六大领域消费,这将持续提振消费水平。综合来看,我国消费总体将延续稳中趋缓态势,预计2015年消费增速约为11.0%。

出口形势有所改善,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旨在促进我国贸易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受益于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复苏,我国出口形势有所好转,工业出口增速稳步回升。考虑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美元升值预期增强,以及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2015年我国出口形势将有所改善;但我国出口仍面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区性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预计2015年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约为7.5%。


综合来看,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逐步改善,内生增长动力正逐渐形成,工业增速有望小幅回升,预计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8.7%左右。


(三)受国内外环境以及相关产业政策影响,我国装备工业和电子工业仍将快速发展,原材料和消费品行业将小幅波动下行

装备工业。2014年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国内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税收减免、定向降准等有针对性的“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我国装备工业生产增速保持平稳增长。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增速回暖空间有限,机械工业运行将出现分化,但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将成为新的增长点,预计2015年我国装备工业中高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

原材料工业。2014年,我国原材料工业保持平稳增长。2015年,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经济增速缓慢回升,国内经济环境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不减,预计原材料工业将延续平稳发展态势,生产和投资规模会继续扩大,进出口贸易有望增长,产品价格低位调整,行业经济效益略有改善。

消费品工业。2014年我国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小幅下滑。预计2015年,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的加大,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增速将继续出现小幅下滑;随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我国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将小幅回升;我国消费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上会延续2014年态势,并有望出现小幅反弹。

电子信息产业。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态势,产业减速明显,销售产值进入一个新的低速增长区间,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速高位回调,产业出口于金融危机后首次出现负增长,形势严峻。展望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速仍将维持在10%左右,产业仍将面临国内外宏观经济普遍降温、增速面临降至个位数风险,领军者与追赶者角色正发生变化、智能硬件与跨界转型成为行业步入新常态的关键词。


(四)东部地区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中西部地区工业规模持续扩张

东部地区。受国内人口结构变动、融资成本攀升、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国际市场复苏缓慢等因素影响,东部地区工业发展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东部地区工业企业加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今年以来,浙江、广东、江苏等制造业发达地区掀起一股采用智能装备替换劳动力投入的“机器换人”热潮,这在帮助企业应对人力成本上涨压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成功设立以及中央加快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第二批自贸区呼之欲出,东部沿海地区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综合来看,预计2015年东部地区工业增速将平稳放缓;虽然工业增速在下滑,但产业结构在优化,东部地区仍将引领全国的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中部和西部地区。受益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以及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有效带动,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加快,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实施,将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总体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仍处于经济加速发展时期,受益于国家各项扶持政策和产业持续转移等因素,2015年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增速将继续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企业库存高企加之结构性产能过剩持续,工业领域通缩风险加大

今年以来,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各月增量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增长,约为上年库存的2倍。库存增速也出现大幅提高,9月末同比增长5.1%,比上年同期高出9.1个百分点。库存增量的大幅提高表明当前需求趋弱的情况下企业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企业库存有一个合适的比例,一旦超过这个比例企业将选择减少生产从而抑制库存的继续高企,因此当前库存的过快增长必将限制未来企业生产的空间,导致工业行业增速明显下降。


相较企业层面的去库存压力,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压力更为明显。之前在房地产业和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推动下,许多相关行业过度无序扩张,导致产能过剩风险不断积聚。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特别是房地产行业下滑的形势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对工业品价格形成的压力已经十分明显。数据显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PPI降幅最为显著,今年1-10月平均降幅分别达到10.8%和7%。


两年多来,PPI与PPIRM始终处于负增长,虽然降幅几度出现收窄,但始终未能扭转负增长的局面。进入今年三季度,两个指数降幅再度扩大。这也表明库存高企、产能过剩将导致工业领域通缩风险进一步加剧。


(二)企业创新能力依然不高且研发投入强度仍有提升空间,产业发展遭遇“软肋”

近年来,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GDP)明显提高,2013年已经突破2%。然而,与大量的研发投入相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领先重大科技成果却不多见,特别是成果的产业化运作更是存在明显不足。当前科研经费监管、后期效果评估等环节缺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绊脚石”。技术研发上的落后使得我国制造业发展陷入困境,目前大部分“中国制造”仍然主要停留在中低端制造领域。传统产业主要依靠低成本赚取微薄利润,而新兴产业则面临核心技术缺失的瓶颈,在一些关键领域,尤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环节,如可编程控制器、伺服电机等高技术含量的关键技术和零部件,我国仍主要依赖进口,这也是我国工业快速实现由大变强的“软肋”。


(三)供给面约束持续加大,企业经营困难不断加剧

一方面企业要面临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要素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转型过程中在环保、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将不断增加,这些额外的开销将导致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与2013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涨了0.2元。除了成本上升带来的困境,很多企业还面临着资金面的压力。今年1-10月社会融资规模比去年同期少1.2万亿元,表明银行流动性压力增大、资本约束增强、信贷约束趋紧。这种情况导致企业资金链压力增大,应收账款额度持续增加。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1%,比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速高3.1个百分点。此外,今年前三季度的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增速也重新回到两位数水平,凸显当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境。综上,在人口红利消失、生产成本上升、全要素生产率偏低等供给层面的约束下,制造业企业依靠低成本轻易赚取高回报的优势消失殆尽,生产经营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四)智能制造发展速度亟待提升,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

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是仅局限于部分环节的改造提升远远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各个阶段的信息高度集成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大部分传统制造企业来说,在局部环节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并非难题,然而要实现产品开发—设计—外包—生产—交付等每个阶段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仍需要大量投入。智能化发展方向也对传统企业在高功效计算机运算平台连接、跨网络云端运算、人性化操作接口、信息集成分析等关键要素的把控上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水平较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信息化系统应用、智能制造装备的覆盖率还很低。面对智能化制造工厂将给所有产业带来的冲击,如何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完美转型成为摆在传统制造企业面前的难题。

(五)投资效益整体不高,民间资本活跃度有待提升

2009年以来,投资拉动效果不断减弱。4万亿投资以及10万亿的贷款之后,至少使得GDP维持了两个季度10%以上的增速,之后逐步下降。经过两年,GDP增速下降至8%以下。但是近年来几次启动刺激的时效越来越短,投资报酬递减规律愈发明显。长期以来利用大量投资维持高增长,也导致资产负债表的杠杆率进一步提高,随着这种风险的逐渐累积,发生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67、64.9和63.6,呈现逐季回落的态势,表明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不乐观。伴随信心走弱的是投资持续乏力。工业投资增速阶梯状下行的态势十分明显,已经从去年17%左右的增速下降至目前的14%左右。与此同时,民间投资热情有所回落。数据显示,资金来源中企业自筹资金增速为16%,较年初回落1.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1-10月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4%,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5.1个百分点。上述情况表明,在渡过了前期恢复性增长的一段时间后,当前民间资本活跃度不高。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总方针,为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针对当前工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应着力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以不断提高工业发展质量为抓手,持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一)继续深化改革,更多采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

要持续不断推动改革进程,制定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各方责任,形成良好氛围。一方面,应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通过法制来规范市场行为。充分利用各项法规条例和管理办法,对于资源能源利用、工业废物排放、落后产能淘汰等方面要严格依法办理,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产能有序转移。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激发企业积极性。在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等方面交由市场决定,利用市场天然的优胜劣汰机制构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韧性和发展潜力。

(二)弱化增长速度,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深刻认识改革考核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顶层设计和持续监督切实从根本上转变对增长速度的传统认识。一方面,应坚定改变长期以来将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作为重要标准的考核制度,摒弃经济理应高速增长的固有观念,通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将各方的关注重点引导至质量和效益上来。另一方面,应建立定期监测机制,加强年度工业发展质量的评估和考核工作,及时发现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趋势性和苗头性问题,结合自身条件和当前形势,不断完善扶持政策,持续调整和优化发展方向,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三)坚持结构调整,更多方式引导和扶持产业发展

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持续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持久竞争力。一是坚持处理好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从战略高度理顺产业发展思路。二是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好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运转中的组织、协调和服务等职能,充实结构调整力量。三是政策制定的重点应聚焦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包括规划重点行业的企业和产品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设立高端智能装备、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和关键技术的专项扶持基金,支持和引导产业升级。四是积极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在制造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设立试点,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重点产业领域积极采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在生产全流程加强信息化应用,加快数字化工厂建设。

(四)挖掘增长动力,更广范围吸纳多元驱动力量

要紧密结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和我国实际,通过不断挖掘新的增长动力并稳固传统优势,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一是鼓励信息消费,挖掘内需潜力。继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营造良好的信息消费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消费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二是合理引导投资,注重提高效率。正确认识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投资特别是基础性投资仍然十分重要且必要。在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应继续加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方面的投资力度,同时加强资金的监管,提高投资效率。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出口企业转型。一方面,加大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力度和品牌海外市场的开拓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速海外布局,不仅要开工设厂也要建立研发中心,利用海外优势资源拓展利润空间,谋求长远发展。另一方面,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出口导向型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以外贸出口标准提升国内部分产品整体质量,同时鼓励银行适当加大对此类企业的信贷支持,优化企业转型的发展环境。

(五)激发市场活力,更大力度支持企业成长壮大

要高度重视企业在提振市场活跃度、增强创新能力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多种渠道激发企业积极性。一是在更广范围内更大幅度地给中小企业减负。应加快落实近期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价格改革的各项办法和措施,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同时,要切实做好普遍性降费工作,进一步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实质性减负。二是继续做好简政放权,用好民间资本。要以创新、改进市场监管办法为抓手,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着力消除束缚民间资本的各种隐性壁垒,让民间投资进入一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过去以政府资金和国企投资为主导的领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本文摘自工业经济论坛,由电力王国网站整理汇编。


中国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服务平台

新产品鉴定申报系统